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好好退休01

想要好好退休要存多少錢?|一個新的觀念打破你永遠存不夠的窘境

本文是為『對退休生活感到憂慮,但看到網路上一堆公式與統計資料卻感到消化困難』的朋友而寫。本文沒有眼花撩亂的統計資料也沒有推銷金融商品,不帶雜質純粹的把觀念講清楚!希望每個憂心自己退休生活的朋友都能盡早做好退休理財規劃及資產配置,讓自己有好好退休的機會。

2024.11.15 班克先生的O編

我姑且不論老年風險與保障是否充足的問題,單純以存款的特質去切入討論。

假設你希望55歲退休,預計活到85歲,每月的各種支用生活娛樂需求預計5萬,每年花費60萬,30年共需1800萬

請問,若你真的如預期達標,就真的能維持你期望的生活品質30年嗎?

我們以通膨年率2%的預設值去計算。
(年通膨2%為美國聯準會目標)

我們看一下每月5萬的支出,若要維持生活品質為前提,他的花費可能如何成長:
(預設通膨以年為單位統一調整)

第01年的年支出:600,000
第05年的年支出:649,459
第10年的年支出:717,056
第15年的年支出:791,687
第20年的年支出:874,087
第23年的年支出:927,588(第24年存款用罄,開始透支)
第30年的年支出:1,065,507

若以存款來說,存了1800萬以為未來30年生活平穩舒適,沒想到第24年就花光了,若原來的生活習慣持續了30年,反而資金還不足6,340,848元,但等你發現時,大部分的人已無力補救,畢竟無法再營生工作,更別說你若當初規劃時是40歲,離計畫退休的年紀55歲前15年的通膨還未計算呢!

你會發現,
這已經不是每隔幾年重新調整一次校對目標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所以,
請放棄『要存多少才能退休的想法』,因為你會陷入『永遠存不夠』的困境!你要建立的是運用各種金融與投資工具,打造可以隨時間成長的配息系統,評量的數值則轉化為,本金穩定為前提,『年化配息率』要達多少以上才能退休,當作新的設計原理才有可能解套。

退休規劃不容忽視的迷思

退休不急,以後再說?

  • 所有跟你討論過資產規劃的財務設計師應該都會告訴你,做好良善的資產配置,越早越好!因為,你只要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你的晚年生活會如何,就是『從你出社會之後就開始的一場賽跑』,資本大的人即使浪費了一點時間、資產配置的技巧稍弱、投資的商品績效稍差都還是遠遠勝過中產以下的族群,本大利小利不小,我們私人銀行中的客戶就是如此。
  • 若你是中產以下的族群,理財最好的起點是從小開始,第二好的起點就是現在開始。因為,相對於高資產族群,你除了要有更好的資產配置技巧,你更需要時間讓資產成長、發酵、滾雪球,當你開始會為自己拉投資績效預估線圖時,你一定會扼腕為何沒有早10年開始,相信我,你一定會後悔。

退休時即使存款不夠,只要有領到退休金也能補上?

  • 朋友,你是不是沒有認真算過你能領多少退休金?根據2024年勞保局資料顯示,人均退休月領額為1萬8824元,這是平均值,我們都有可能更低。而且,退休金機制是會變更的,若未來真的因為少子化或其他因素發生基金入不敷出的情況,勢必請領機制還會不斷地修改,退休規劃應謹慎且含蓄,不可靠勢。

退休投資配置以保守為重,風險越小越好?

  • 邏輯上沒錯,但若錢都存銀行,孳息都還會被通膨吃掉倒賠,那不就是最糟的嗎?請理解,『投資不是奇幻旅程,而是學習的過程』,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各種投資工具,找出最符合自己屬性的項目,認真的去了解它,讓它盡可能成為你資產配置的核心內容,當你知道如何讓投資項目『風險可控』時,那又何嘗不是好的退休配置項目呢?當然,若是初學者一開始學習投資項目,還是建議從國內的股票、基金與保單開始,熟知金融商品的運作邏輯後再去思考其他的可能項目,這樣會比較安全。

我不需要保險與長照?

  • 雖然這張傑是講投資與資產配置,但是關於保險,老年基本的保險需求是一定要滿足的!這部分若做不好,等於是要自己的小孩來背鍋。保險的支出,則當作生活費一樣的成本項目去加總計算。

喜歡跟風、聽親友建議頻繁操作金融商品買進賣出?

  • 資產配置這課題,執行上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己沒有紀律。即使做了再好的設計與規劃,一個月變動部位幾次之後,也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並非不能操作金融商品,而是這是兩個品項,建議在資產中,畫出一部分可操作資金的上限供你自由使用,兩者不要摻和在一起。
  • 注意,親友說的建議真的參考就好,若照對方的話執行,結果效果不如預期時,請問,缺少的部分對方會幫你墊嗎?若不會,仍然是為難了自己與愛你的家人。

我很難判斷老年生活真正的日常所需?

  • 完全可以大膽假設!剛開始退休的生活跟位退休的需求其實差不多,而且可能會因為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要做,省下來的工作所需的公關、交通與交際費用可能會轉移過去,但在幾年後,想做、應該做的事都完成,生活所需也就開始縮減。依保險公司的估算,每個月的開銷大約是上班工作時薪資的七成左右,而一般來說,60歲後不少人每個月還有1-2 萬元左右的勞保年金挹注,只要謹慎設計,整個退休規劃走中的機會並不高。
好好退休03

班克流建議的退休規劃方式

這方式與時下所謂的『4%法則』很相似,但規劃的切入點不太一樣,O編認為這更適合金融投資的初學者使用。

如果要求的退休生活水準還是如上述每月5萬,每年60萬,那你的投資組合,每年可期待的配息%為多少呢?不論是多少,都要記得每年切等同本金2%(或以上)的配息回項目作加碼,用這樣的方式開始摸索你的退休之路。
(如何羅列家庭應有的支出非本章重點,請靜待後續分享)

可能的簡易範例

假設,

你投資的項目本金是不會主動增值,每年配8%,你決定每年塞2%回項目抗通膨,可支用配息就是6%,那就可以推算,投資的資金要累積到1000萬以上,你的組合不但擁有抗通膨的能力,還能每年提供實質價值60萬以上的年配息,此刻即是進入『想退休就可退休』的階段。

若,

你的部分資金是從銀行合理槓桿出來的,使用成本為每年只繳息3%,則那部分的額度就必須再扣3%,剩餘的才是可支配的收入。O編相信,現在大部分的人投資,或多或少都有槓桿的額度在裡面。

接下來,以上述條件我們做一個展開,

假設你的總投資1200萬,其中300萬為存款加上900萬為槓桿(預設槓桿成本3%),投資組合年化配息為8%,可支配的額度就是

(300*8%+900*(8-3)%)-1200*2%=45(萬)

若槓桿額度占總投資比例不變,則退休目標(每年60萬正金流)就是投資資產要往1200*60/45=1600邁進!

若整理成表格可能如下,
(建議若想鑽研資產配置,務必要花些時間學excel幫你拉表格與畫線圖)

Messageimage 1731654383105

以此類推,你就可以依自己財力、投資學習的狀況與未來的職涯發展來挑選適合自己的比率。

以下補充延伸要點

  • 選擇定期定額還是整筆投入?若論績效,在相對低點整筆投入的效果一般是比定期定額強,但是定期定額本來就是比較偏向保守的投入策略,用折損收益率來換取避免投入時間點在相對高點的風險也是理所當然,但是目前的小資族使用此策略,通常是單純因為手頭資金不足。若是在理財初始階段,好好學習投資、摸透邏輯跟觀念,到時再整筆轉換,那也等於是新一檔的整筆投入,莫急。若覺得學習以足夠但是本金仍然太小,在打算槓桿之前建議先跟班克先生交流槓桿策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槓桿,但需要的人會理解好的策略帶來的效益有多巨大。
  • 固定回填率高於通膨時,其實配息會有成長曲線,若期待,可以嘗試加上時間軸畫畫看。
  • 若投入的金融項目能做槓桿,其實可以大幅減少自有資金的準備量。(僅以穩健項目為槓桿前提)
  • 在學習的過程中若是選擇震盪較大的金融商品,當然,淨值有超漲的機會是好事,可以有額外的資金作配置或獎勵自己,但也要考慮若投資績效蝕本了,自己有沒有認列呆帳的能力?就是承認自己失敗,並另外調一筆資金將自己在投資市場的水位維持回原本初始狀態的能力。
  • 學習投資浸淫、摸索的越久,很可能組合內容會不斷的優化,不是往『降低風險承受』發展就是往『拉高收益預期』發展,所以請持續的為自己進修投資這門科目的學習。
  • 只要好好規劃,透過月配息的現金流收入可以在勞保年金未領的情況下,不用擔心退休後的生活開銷,也能用配息妥善規劃了老年醫療保障。
  • 退休規劃請謹記『穩健為本,風控為王』,我們都知道保守的項目或許效益有限,但隨著你的視野開闊與技巧熟練後,你自然有能力調整組合內容進而達標,即使剛開始的時候效益不如預期,但資金也開始為你的生活支出添了柴火,你已經開始往更舒適的生活邁進了。
  • 一般的組合配置內容可能為:股票核心(個股、股票基金、股票ETF)、債券核心(直接債券、債券基金、債券ETF)、避險核心(外幣、貨幣市場基金、一年內到期債券)其他(我相信不少人有自己獨門的項目,只要不是詐騙,都可以嘗試配比),以資產配置來說是不會單押,而是以比例來調節。
  • 若投入的項目是基金或ETF類,請審慎去了解它的震盪幅度參數或歷史回落的幅度,通常頭報不如預期並不是商品背叛你,而是自己功課沒做足。
  • 若是初心者,我建議從學習債券開始,直接債券(例如海外公司債)是少數在買之前就可以精準算出特定時間點總回報的金融商品,以他為基礎的基金與ETF也比較可以用邏輯來解析(為了方便學習),同時也可以對應總體經濟進而了解貨幣、貿易以及國與國的關係,是很好的教材。
  • 若雖然是初心者,但是不買股票手就會忍不住發抖,那也可以從存股策略開始研究,穩穩的、小小的開始,每年度來審視自己的成果,我相信也會是好的學習體驗。當然,若選股能力較弱,那請從台灣前50的公司做挑選即可,放心,只要撇除內線交易,即使是海外投資人、經理人也是用這準則在挑的。

配置退休規劃的環境現況

  • 國泰投信與台灣指標調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布的「2024全民退休大調查」指出,國民預估退休年齡約60.1歲、平均需準備約1,432萬元的退休金才能安心退休
  • 國民主要的投資理財方式前三名依序為保險、股票、定存;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三年前的調查結果,選擇ETF投資的人次成長四倍,比重從8.8%躍升至32.1%位居總排名第五
  • 「該買股還是買債」也直言,其實兩者都好,投資人應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年齡、可運用資金等情形調整資產配置,如果是準備退休的青壯年族群,在股票型ETF的比重以高股息ETF為主要配置;至於已退休族群,則建議可拉高債券ETF的資產配比。
  • 退休前期(65歲之前)的投資策略,一般是單筆投入、資產配比股7債3,若跌就以加碼為優先處置策略。這策略主要是要提供更多的安全感,畢竟月薪才剛剛降為0,但如果你是很早就開始,甚至你是因為收益狀況良好而自己決定要退休的,那你就做自己吧!但退休後將投資焦點轉向保護組合中的核心資產,並確保核心資產可以幫我們產出穩定的現金流收入,這仍是最重要的事。
  • 資產的配置中若有槓桿的設計,請在65歲之前做好最後的配置調整,目前國內的銀行與金融體系,除非客戶是VVIP(在該行AUM3000萬以上),否則對於高齡的客戶大多不友善,這會造成評估最優方案時可挑選的選項大幅縮減。
  • 65歲之後呢?我希望你直接來班克先生做諮詢。因為65歲之後,資產處置中會滲入大量遺產規劃、贈與或轉移的需求,不會單單只是要投資有收益而已,班克先生有提供『微家辦』(微型家族辦公室)的服務,可以協助完成一般家庭的長輩在晚年時想把資產處置做到圓滿的心願。
好好退休02

退休的資產規劃要及早進行

O編認為,
退休資產配置的進行是一個長期計畫,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努力獲得多少成果,因此,任何評量方式都好,能讓你清晰知道『自己再努力多少就可以退休』就是好方法。本篇內容僅提供簡單易懂的評估資訊,就是希望可以幫助讀者不再徬徨,盡早進入準備退休生活的賽道。記住,越早進入越有勝算!

另外,
因為大部分投資組合可選投的為基金這類淨值會浮動的金融商品為主,建議在設計好穩固的投資組合後,定期回填的動作可以量力加碼,盡量在自己工作狀況還穩定的時候加速擴大核心部位,除了有機會做到提前退休,也可以避免大回檔的時候,因為淨值遠低於計畫總目標,而無法維持應有的投資紀律。

而基金淨值浮動這部分資訊,在基金網頁的資料中都有相關數值可以了解,請千萬不要選擇跟自己心臟不匹配的基金。若要嘗試,也建議做好額度的掌控,控在輸光只會傷心不會傷身的額度。(笑)

如何運作才算是『謹慎的使用槓桿』,希望能與不二人選『班克先生』多交流,至於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金融商品,雖然以學習的立場,採用土法煉鋼的策略一個一個嘗試也不錯,但若是有信得過的投資顧問,還是建議要跟顧問好好做深入的瞭解,讓自己少走冤枉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