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
- 註冊

【房市大跌 × 銀行倒閉風險?】——從存放比、NPL 到不動產集中度的系統性風險觀察

前言:
在這期《裝修小武郎》的內容,我們聊到一個敏感問題:
🏚️ 「房市價值大打折時,銀行會不會有倒閉風險?」
這裡整理一些數據與推演,幫助大家理解潛在的金融系統性風險。
案例數據:遠東銀行
以民國104年3月官方統計為例(來源: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本國銀行排名表」):
- 總資產:新台幣 5,363 億元(排行第22)
- 總存款:新台幣 4,295 億元(排行第22)
- 總放款:新台幣 3,376 億元(排行第19)
- 淨值:新台幣 371 億元(排行第22)
📌 存放比=3,376 ÷ 4,295=78.6%,屬正常區間(75%~90%)。
目前各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平均約36%。
(公式=不動產貸款餘額 ÷ 總放款)
NPL 的監管標準
台灣金管會規範:
- NPL(呆帳率)需 <2%
- 覆蓋率 >100%
實務上近年平均僅 0.15%~0.3%,屬全球少見的低水準。
📊 分級判斷:
- 低於1%:體質健全
- 超過2%:資產品質惡化
- 超過5%:恐需併購
- 超過10%:接近倒閉、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公式:NPL=逾期放款 ÷ 放款總額 ×100%
風險推演:房市若崩跌 >30%
- 36% 不動產貸款若全數成呆帳,遠超 2% 安全線
- 即使僅倒 1/7,NPL 也逼近 5%,銀行恐進入危機或併購階段
- 更嚴重的是,「原屋融資、轉增貸」並未算進 36%,風險實際更高
可能連鎖效應
- 房價腰斬 → 本金收不回
- 法拍市場停滯 → 資金無法回流
- 銀行抽銀根 → 公司倒閉、失業潮爆發
- 提款需求大增 → 擠兌風險上升
- 現金不足 → 系統性金融危機
最終恐陷入惡性循環,引爆經濟蕭條。
結論立場
房產不是「經濟火車頭」,而是 銀行資金的抵押基石。
一旦房市重挫,不只是價格下跌,而是動搖整個金融體系的支柱。
顧問的角色,不是推銷商品,而是幫你解讀大環境、提出解法。
至於你選擇投資什麼,那是個人決定;但我會陪你面對困境,一起找到解決方案。👍
👉 延伸閱讀:【房貸自救術|3招教你化解房市壓力】
(面對房市震盪,除了理解系統性風險,個人如何調整房貸策略,也同樣重要。)
